疫情期间被裁,成功翻身上岸

入职新公司已经快一个月了,虽然新行业还在摸索学习中,新公司同事通过视频会议也很难建立多深的关系,但还是对2020年这份经历感触颇深。

从春节前两天回国过年加续签H1B签证,到打电话到广州外事办投诉,艰难拿回白本护照,马不停蹄启程辗转加拿大再到巴巴多斯完成签证,终于在二月底回到美国。

高兴不到两个星期,美国这边大爆发,全部回家办公,不幸旅游业处于风暴中心,在五月被告知成为公司裁员50% 中的一员,经历各种求职面试后在八月底签订offer,正式进入医疗行业。期间受到人生各个阶段朋友的帮助,尤其是SJTU校友群各种鼓励内推,借此分享这段经历以示感谢与纪念。北美多少MBA大牛,但我看到的分享不多,以此抛砖引玉。我是商科社招,下文某些部分或许对理工科和应届毕业生也有借鉴意义,以下是节选供参考。



1


离职谈判



MBA毕业后入职上任东家corporate strategy team至今五年,我是组里上唯一需要工作签证的人,老板(一个从来没去过中国也不清楚H1B政策的老美)确实也给我做了特殊照顾,在告知我离职消息时,主动说虽然我的离职日期与其他同事一样是6月1日,但会将我的severance 分6个月发,这样我最后一个paycheck是11月底,那我60天的grace period会从12月1号才开始算 (大误)。

我乍一听还挺感动,后来随口问了下公司律师以及微信上的一些律师团队,被告知最后一个paycheck 不算数,是以separation agreement 为基准 。我就跟公司协商能不能在separation agreement上把日期从6月1日改到后面一点(公司也有成本,因为只要人在payroll上,他们得交社保医保什么的)。后来老板回复我说改到8月1号。当时是五月底,我想着8月1号后60天grace period, 那就是10月1号前找到工作,应该还是有希望的,就没有进一步跟公司要价。事实证明时间也就是刚刚够而已,因为H1B transfer 准备得留个一个月,所以其实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拿offer。


大家如有类似情况,记住和公司协商能不能改离职日期。


其他可以协商的:组里有个同事,本来二月份的时候就争取到了升职,一直审批到三月中,疫情爆发,人事变动停止,就凉了。然后到五月跟我一样被裁后,人跟老板协商拿到了升职后的title(虽然工资不涨),这样好歹找下家时又涨了一级。供参考。







2


求职渠道



同事:其他被裁或者没被裁的同事多少都有同舟共济的情分在,消息一出来后很多同事都表示愿意帮我递简历,介绍recruiter什么的。虽然那时正值五月疫情高峰,介绍的公司其实也都没在招,但我还真通过同事,在两三个星期左右就拿到了当地startup 的一个工作,还sponsor H1B。不过钱实在少得可怜就没去。这个渠道在知道离职消息时就立马启动了。



学或者朋友的朋友:这块其实最重要,也是MBA都学过的networking,再加上毕业五年,很多MBA都已经是招人的经理了,所以会很有用,但偏偏我做得特别不好。首先,再怎么大方的成年人多少也有点不好意思,如果平时不是很经常联系,突然找到别人就很尴尬。其次,我老觉得万一别人公司也没在招,或者没有合适职位,那也很浪费时间。所以我启动得有点晚,大概六月中,才第一次给一个还算比较熟的美国MBA同学打了电话。打电话时他都还说他们也是hiring freeze,结果第二天就说他看到有职位。我后来通过他面试了他们组两个职位。



本科校友:这里我很庆幸找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硅谷校友会,正好在搭建一个校友内推平台,我加入了这个平台,也成为首个内推申请者。这让我意识到交大校友网络的强大,基本上各大科技公司摸索问问总能找到推荐人,比我MBA在科技行业的校友网络给力很多。同时也是拓宽渠道,networking的好方法,中国人校友再不熟的加个微信也就熟了,有需要的朋友赶紧加起来。


LinkedIn: 通过LinkedIn上校友群一个一个看有谁在我感兴趣的公司,然后联络一下,通过这样我得到了一些公司情报,比如说什么职位合适申啊之类的;也联系上了一个职位很高的校友C level,这个校友直接给我介绍了公司recruiter;还有校友正好在招合适的职位,我也拿到了面试。这个渠道投入10%产出大概5%吧,部分原因是我没看到多少校友在我感兴趣的公司的。


猎头:strategy 和management consulting有一些猎头公司专门服务的,可以一用,如果机会合适的话,比海投成功率高很多。








3


求职准备



求职辅导:我找了一两个月工作后,才开始想起利用我MBA校友求职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免费的career coach。一开始我的coach 叫我改简历,制定个求职计划,看一些求职的书什么的,我还不是很在意。但在求职的这几个月中,她倾听我发牢骚,建议要不要/怎么拿推荐信,给高级别校友的邮件 怎么写,甚至最后选择工作,谈工资,不少心理鼓励。大家有学校资源的一定利用起来,没有的话找学长学姐,对督促自己也有很大作用。



目标职位:这是我很挣扎的一个部分。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哪有那么多strategy 职位,海投的多是sales operations, sales analytics, program management, BD的职位,也通过我的简历拿到了不少面试。后来我发现其实strategy team对我来说面试是最“顺“的,我就针对corporate strategy字眼相关的职位了,最后拿到的工作也就是strategy相关的。毕竟已经在跨行业(没有想过在这个时候找旅游业),再转职能就拉扯更大。想转其他的可能需要做更多功课,找人聊天,包装简历,练习面试吧。


面试:strategy方向就是behavioral , case , 对公司对行业的了解。最后这点就凸显networking 的重要性了,但我面的公司都找不到人,我也就做得少。我大部分时间也就是在看公司网站, 年报,seeking alpha,竞争对手,在同行业的朋友,新闻等,每个公司也都准备了一个文档。


谈钱:我前同事们给我的启发很大。在我以前的团队,只有我是从内部sr analyst 升上来,其他sr manager都是美国人MBA + MBB 招过来的,可以推测他们拿的起薪肯定是比我高的,然后他们年年都在跟老板吵着要升职涨薪,果然在两年之内都涨薪升职了,先不谈什么确切成绩。这让我感受到文化差异,“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所以我曾经主动张口要了涨薪,就说了那么一句“review my comp and benchmark”,老板就立马给涨了,因为他知道我本来拿的就比同组外招的少。

跟新公司谈钱的过程是这样:recruiter在发offer前先问我要多少钱,我给了个范围,他offer是这个范围的下限,这其实已经高于我上一家公司,也高于我另一个offer 。Recruiter解释说他们要保持内部平等 ,巴拉巴拉的,但我还是问了 “any room for improvement” “the sign-on bonus is not much after tax, can we true-up”。随后Hiring manager给我offer说的是 “we’re gonna push closer to our limit”,我知道可能就push到头了,还解释了两句为什么要价,hiring manager说“哦不用解释那么多,换成我自己也会这么做的”。最后给的底薪和bonus都涨了一点点。





全文请用浏览器打开sjtu-sv.org/events




结 语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YW校友的成功案例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校友服务和推广职业发展平台的信心!在她求职期间,我们帮她精心匹配了相关行业的导师。热心的导师利用业余时间为她修改了简历,梳理了找工作的计划,介绍了职位和recruiter,最后选offer时还给了一些中肯的建议。我们真心祝贺YW校友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现在我们的职业发展项目继续在招募导师和学员,并且有新的职位开放如下:

VMware is looking for MBA intern. 

We are the corporate venture team focusing on the strategic investment in cool technologies, from cloud computing to blockchain!

职位发布人独家内透:“我们是做企业战投的。很扁平的组织。老板的老板就是C level。Exposure很好。”
心动不如行动,赶紧扫下方二维码加入我们的大家庭!


更多内容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上海交通大学硅谷校友会

Similar Posts